东鹏瓷砖在新品上市发布会上宣布,经过3年的科研攻关,公司成功研发出了“翡翠配方”,解决了困扰行业多年的瓷砖通透感和耐磨性的矛盾。应用该项技术的两款新品也将在全球同步推出。
东鹏形容该项技术为“建陶材料的科学突破”,颠覆了瓷砖“硬而不透,透而不硬”的标准。但面对业内薄弱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东鹏控股总裁蔡初阳表示,该项技术被模仿只是时间问题,仅希望能用时间换空间,“只要行业给东鹏2年时间,我也认了”。
3年攻克又硬又透难题
据东鹏相关负责人介绍,流行了近3年的喷墨打印工艺使消费者对石材丰富的纹理接受程度日趋成熟,同时对瓷砖通透感的追求成了首选。但在现有技术在实现通透感的同时,无法保证砖体的硬度。
据介绍,东鹏组建了由意大利、西班牙等外藉专家,国内知名高校,东鹏工业设计院和行业首个博士后工作站组成的科研团队,挑战这一世界级难题。随后研发人员从天然翡翠的配方中获得灵感,成功解决了瓷砖又硬又透的问题。
该项成果从2010年初组建团队至今历时3年,为满足该项技术的特殊工艺要求,东鹏斥资5亿在清远建成了全球首个云计算生产基地。据蔡初阳介绍,东鹏将该基地定位为“世界玻化砖第一工厂”。
蔡初阳介绍,应用该项技术的“皇家玉”和“亚马逊”两款产品在春节前已在各专卖店上样,在未全面推广的情况下销售理想,在春季订货会上获得了国内经销商高达57万平方米的订货量。3月中,巴西的采购商下了5万平方米的单。蔡初阳称,“形成一代潮流是没有悬念的”。
与会人员对知识产权保护现状表示担忧
然而形成潮流也意味着被同行模仿。对于是否会被山寨的疑虑,蔡初阳坦言“跟风模仿是一定的”。发布会上与会人员对陶瓷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情况都表现出一定的担忧。
东鹏控股董事长何新明表示目前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是制约创新的软肋。他认为目前国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比较弱,好的知识产权没有得到及时保护。
据何新明介绍,东鹏近年来有两场比较重大的知识产权法律纠纷,其中“微晶复合板”的专利权之争打了3年后不了了之。
据陶城网报道,2004年6月,东鹏后发制人,利用“广东省专利试点企业”授匾的契机,提出要维护“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材生产方法”发明专利知识产权,由此掀起了一场颇具规模和影响力的专利维权之争。然而早在东鹏申请上述发明专利之前,已有一家北京企业申请了类似的专利,同时多家企业在04-06年间相继取得了该领域的专利。
何新明说,当时“政府出面要求东鹏以大局为重,算是给行业做贡献”。此事在何新明去年出版的介绍东鹏40年历史的《东鹏之道》一书中也未有提及。
2008年的“洞石”专利权维权历时4年,几经波折终于在2011年被判胜诉。何新明表示,尽管最后得到了保护,但代价是昂贵的。他希望媒体能呼吁政府加大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创新。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秘书长尹虹对目前国内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则悲观得多。他认为目前陶瓷行业知识产权的边界比较模糊,一点配方上的改变就不算侵权,给了很多企业打擦边球的空间。他认为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国家违法不究。他认为呼吁行业自律是很困难的,“政府不自律,还能要求行业自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