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养老机构封闭化管理要求(江苏省养老服务条例)
通过这篇文章,您可以了解到这些问题:养老长期照护险 江苏、江苏省养老服务条例
原标题:养老服务看江苏④丨养老服务违规违法,如何有效监管和打击惩戒?
文章摘要:镇江市建立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及从业人员失信“黑名单”制度,把恶意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从业人员和违规失信的服务机构纳入“黑名单”,建立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管;;在强化养老服务综合监管方面,江苏建立覆盖养老服务企业(机构)法人、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的行业信用体系,对被纳入养老服务市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的养老机构及服务企业实行重点监管;
养老服务看江苏④丨养老服务违规违法,如何有效监管和打击惩戒?“最江苏”导读
江苏是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最早和老龄化程度最高的省份。江苏的养老服务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在实践中形成了“江苏经验”“江苏品牌”。江苏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两次受到国务院表彰奖励。10个设区市开展国家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其中7个市获评优秀,数量居全国第一位。在全省配套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创新示范工作。“最江苏”本期推出“养老服务看江苏”系列,敬请关注。
近年来,我国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截至2020年6月底,全国已有近22万个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790多万张养老服务床位,但与人口老龄化形势和人民群众需求相比,我国养老服务业仍存在不少短板。
养老服务市场变大后,监管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由于养老服务涉及面广,负责养老服务监管的政府部门除了民政系统,还包括发展改革、公安、财政、住建、卫生健康、市场监管、医疗保障等部门,各项业务交织在一起,加大了监管难度。
在强化养老服务综合监管方面,江苏建立覆盖养老服务企业(机构)法人、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的行业信用体系,对被纳入养老服务市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的养老机构及服务企业实行重点监管;健全养老服务行业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以及“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执法、安全监管约谈等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养老服务市场发展。
推行“黑名单”制度
加快养老服务信用体系建设
为高标准完成改革试点任务,加快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镇江市政府制定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全面提升广大老年人及其子女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构建信用体系,镇江市建立覆盖养老服务行业法人、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的行业信用体系。鼓励引入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参与养老行业信用建设和信用监管。
镇江市建立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及从业人员失信“黑名单”制度,把恶意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从业人员和违规失信的服务机构纳入“黑名单”,建立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管。
非法集资、忽悠老人买保健品、侵害老人合法权益……有这些情形的养老服务市场主体,将被列入“黑名单”。2020年7月,江苏省推行养老服务市场“黑名单”制度,以规范市场秩序,加快养老服务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全省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该办法由江苏省民政厅、省发改委联合制定。民政部门将把严重违法失信的养老服务市场主体和从业人员列入联合惩戒对象名单,在一定期限内向社会公布,实施信用约束、联合惩戒。
根据规定,养老服务市场主体有以下情形之一,将被有关部门依法依规惩处:因违法违规养老服务行为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无故拖延,逾期不改的;存在采取虚报、冒领等方式骗取政府补贴资金等涉及财政资金违法行为的;其他违反养老服务管理有关规定的严重失信情形。养老服务市场主体及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被人民法院认定为失信被执行人的,列入联合惩戒对象名单。
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的信息有效期为3年。认定部门将认定名单及相关信息逐级报送至省级民政部门,由省级民政部门统一归集报送至省公共信用信息工作机构,实施数据标准化、信息化管理。
“双随机、一公开”
健全养老服务联合监管机制
2020年9月,南通市出台《关于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强化养老服务综合监管方面政策措施,有效打通养老服务“堵点”“痛点”,让老年人及其子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高。
南通市建立健全养老服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和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惩戒力度。建立养老服务投诉举报受理平台,拓宽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渠道和方式。强化已登记养老机构的跨部门监管,发现存在可能危及入住老人人身财产安全风险的,民政部门下发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业整改。
属于建筑、消防、食品卫生、医疗服务、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的,南通市民政部门及时抄告同级住建、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生态环境、消防等部门,由各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监管,积极配合做好后续相关查处工作。加快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健全养老服务机构等级评定长效机制,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标准化的养老服务。
为落实养老服务机构安全生产工作,淮安市建立养老服务机构安全工作约谈机制。2019年8月,淮安市民政局首批集中约谈了46家养老机构负责人,重点围绕“三个强化”抓好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强化安全责任主观意识。淮安市民政局通过现场播放夏季高发的安全责任事故警示宣传片,强化养老服务机构负责人主观安全责任意识。
强化安全措施落实到位。淮安市民政局通过现场通报安全工作检查情况、送达整改交办单,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明确到具体事项。
强化安全预警。淮安市民政协同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部门从预警排查、消防演练到食品卫生、物品存放等各个环节给予专业指导,普及安全事故自救常识。
江苏要求建立健全养老服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和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加大对违规养老服务行为的查处惩戒力度。建立养老服务投诉举报受理平台,拓宽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渠道和方式。建立完善养老服务安全监管约谈制度。加大“互联网+监管”在养老服务领域的应用。
“安全第一、综合治理”
加强服务机构质量安全综合监管
近年来,盐城市民政系统充分认清做好养老机构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理念,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强化安全监管,狠抓专项整治,完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养老机构安全稳定。
盐城市积极推进养老机构技防升级,创新养老机构安全生产信息化监管手段。修订完善安全应急预案,督促养老机构加强日常管理,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建立值班台账资料,遇到突发情况及时上报和处理。大力推进安全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积极推广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降低养老机构安全运营风险,保障养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盐城市着力推进“一年小灶”和“三年大灶”有机融合,在定期组织养老机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的基础上,大力完善和落实重在“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责任体系、制度成果、管理办法和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养老机构消防审验问题专项整改“回头看”,组织开展再督查,确保完成关停的养老机构确已关停、已整治的安全问题不反弹。
2019年底开始至2020年11月底,连云港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养老服务机构安全隐患专项整治行动。该专项整治行动围绕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隐患,针对消防安全隐患、日常管理不规范、食品安全管理、特种设备安全等方面开展综合整治。
在管理责任意识不强方面,连云港市主要查找和整治各级监管负责人员、机构管理服务人员对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辖区内养老机构安全管理工作不研究、不部署、不督办,风险隐患不清、管理措施不力,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到位,存在监管盲区等问题。
在特种设备安全方面,连云港市对市域内养老机构电梯、锅炉及压力容器等专项设备进行专项排查,发现带病运行的必须立即停止使用。做到“两落实、两有证、一检验、一预案”,即落实管理制度、落实责任人员,设备有使用证、作业人员有上岗证,对设备依法按期检验,制定专项设备应急预案,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食品安全管理方面,养老机构有内设食堂的,是否取得市场监管部门的食品经营许可,从供餐单位订餐以及外购预包装食品的,是否坚持从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的企业订购,并按照要求对订购的食品进行查验,按照有关规定对食品留样备查,留样时间不少于48 小时;是否坚持实行餐(饮)具消毒,餐厨垃圾每日处理,生与熟、成品与半成品分开制作、存储制度;养老机构是否每周检查1次老年人房间有无过期食品,并建立食品卫生突发情况应急预案。
江苏抓好养老服务机构消防安全整治,对重大火灾隐患要提请政府挂牌督办、推动整改。督促指导养老服务机构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加强食品安全日常监督管理,开展养老服务机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加强对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依法执业医疗,服务质量安全,采购和使用药品、耗材、医疗器械等相关产品的监督管理。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信息社江苏中心、江苏省政府网站、江苏省民政厅网站、经济日报、镇江市政府网站、新华日报、南通市政府网站、连网
小编:张君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