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中智慧乡村官网
  • 首页
  • 功能简介
  • 技术架构
  • 合作方案
  • 行业动态
  • 关于我们
  • 软件系统技术热线
    400-761-5656
智慧乡村首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动态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有哪些(智慧化社区养老模式)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22-05-11 点击数:

为您提供本文核心观点如下: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智慧化社区养老模式

为社区提供养老服务的机构

原标题:智慧社区养老的困境分析 三位一体养老模式出现

文章摘要:这一模式提供了企业配合政府推动养老体系建设的一套方案,对社会力量参与、推动社区养老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意味着只能设置一些老年人常见的活动设施,如娱乐设施、康复设施等,无法设置护理空间、床位,无法提供喘息服务、日间照料等护理服务,更别提长期照护,不足以满足社区养老的所有需求;

智慧社区养老的困境分析 三位一体养老模式出现

社区养老,就是在社区建一个嵌入式的机构,为就近老人提供文化生活、康复等活动空间,兼顾日间照料、助餐、医疗、喘息、长期照料等服务,基本满足老人晚年需求。

老年人不愿意变更生活方式,离开熟悉的环境,社区养老满足了他们这一需求,且能做到广覆盖,是目前大多数老人愿意参与的养老模式之一。

场地少、空间小、收入单一,社区养老运营难

发展社区养老,实现广覆盖的社区养老体系,首先得解决场地问题。目前,社区养老设施多依托社区的物业设施设立,如某些社区在建设时就会留有共建配套设施,可供养老服务机构使用。但在一些社区附近并没有可供使用的设施,大大限制了社区养老的推广、覆盖。

不光场地数量不足,社区提供的养老设施场地面积普遍较小,很多地方都只有几百平方米,大多在300平方米到600平方米之间,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只能设置一些老年人常见的活动设施,如娱乐设施、康复设施等,无法设置护理空间、床位,无法提供喘息服务、日间照料等护理服务,更别提长期照护,不足以满足社区养老的所有需求。

由于场地有限,社区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多是无偿的,收入来源单一。即使各地政府都有补贴,但对机构运营而言只是杯水车薪,不足以支撑社区养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解决不了运营难题,养老服务企业往往难以为继。

近两年出台的新政策要求,社区养老设施应按面积、社区人员配备,各个城市虽略有差别,但都对面积、床位做了具体要求。

比如,广州市要求各街镇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面积大于1000平方米,至少配备10张常住床位。旨在帮助解决老人困难,便利附近家庭,增加社区养老服务收入,支撑其运营发展。

新政策推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新建社区可将社区养老设施规划其中,但对老旧小区,找到符合上述条件的场地更加困难。

还有,各地政府扶持力度不一,一些区域政府负责了前期的装修设计、设施采买,后期交给企业运营,相关企业负担就轻一些;一些区域则希望社会资本深度参与,养老企业负责一切前期投入,运营负担相对较重。这种情况下,个体发展就会不平衡。

在社区养老建设中,政府、企业都在摸索阶段,但总体上,国家、各级政府都在重视这个事情。

“三位一体”模式,以大带小盘活区域资源

社区养老属于普惠型服务,收费标准不高。即便有了新政策的支持,但服务设施前期投入重,后期收入有限,企业想要“自力更生”还很艰难。

但要建立多维、多利、多元化立体的养老体系,社区养老就一定得做。新出现并开始发展和推广的“三位一体”中国式养老模式,或许是出路之一。

三位一体,以机构为专业支撑、以社区为服务场景、以居家为服务终端。

机构是核心,即要做强养老机构,在重点城市、重点区域布局大的养老机构,配置完善、专业的团队,将其作为中央护理站,待其成熟,再覆盖周边社区,以大的养老机构带动小的社区养老服务,以中央护理站带动社区、居家养老。

这样,整个区域的医疗、人力资源共享,既可解决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人员不足、专业程度不够的问题,也能减少社区养老的人力成本,推动其健康发展。

三位一体模式的发展,是在做了大量市场调研,考察日本、美国、欧洲等多个国家的众多城市后,不断研究老年人的需求,探索新的方案,于2015年提出的。

此后,通过几年的运营,验证了这种模式的可行性,并于今年在全国各地大力流行开来。北京、浙江、广州等地的社区已经有此模式的落地,推动了当地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

养老属于民生工程,政府力量有限,以提供保障性的刚需服务为主,不能完全覆盖老年人群的各类养老需求。

这一模式提供了企业配合政府推动养老体系建设的一套方案,对社会力量参与、推动社区养老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两个发展困境,未来有望突破

相比欧美等老龄化国家,中国是跑步进入到了老龄社会。速度快,但社会发展水平、配套设施与政策、国民对老龄社会的认识水平还远远没能匹配。要充分发挥社区养老服务在整个养老体系中的作用,至少要突破两个困境。

意识困境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孝”与无微不至的照顾密切相关,把老人送到机构、社区养老,而非在家中照护,让外人看了“坏名声”。对老人来说,子女健在却不能依靠子女,也容易被人说闲话。这些观念是阻碍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一大因素。

突破意识困境,必须重视培养新的养老观念。

国家、机构、企业等应合力引导,共同推动养老意识和观念改变。其实,在现有社会条件下,上班族压力大、可支配时间少,照顾老人无法“事必躬亲”的社会现象已被认识、接受,很多老人也愿意想方设法减轻子女的压力。

假以时日,观念的转变是必然的。在步入老龄化较早的国家,养老意识已经转变,老人不依托家庭、亲人,规划个人的晚年生活早已成为常态。

其实,从60岁到80岁、90岁,老年人每个阶段有不同的晚年生活方式。“养老”不单指作为刚需的照护,也包含着早期的健康管理、生活规划。

老人应把重要的精力放在老年生活的前期,享受生活的美好;到了后期,需要照护等刚需服务时,交给专业人士就好。

消费困境

我国养老体系和政策还不完善,没有解决老年人的消费问题。现在,很多老人愿意尝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但对“收费”很敏感,有些服务一旦要收费,老人就不愿意了。这也是影响养老服务推行的一个阻碍。

如何让老人敢于、愿意、舍得花钱买服务?国家要给予老人足够的保障。

比如,建立长护险制度,让老人在需要接受长期照护时不担心付不起,就可以大大减轻老人在资金方面的压力。

结语

预计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状况会得以改善,很多政策得到完善,老人的种种疑虑将被打消,市场也会越来越成熟。

相比其他国家,我国进入老龄化速度快、人口基数大、地域宽广,并不能完全借鉴他国模式。在同一政策下,各地政府步调一致也很难实现。所以,在探索养老服务的路上,很多都得靠自己摸索,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

免责提示:

以上部分文字、图片源于【保利和品】,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文仅供学习交流参考之用。如涉侵权或原版权所有者不同意转载,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便立即删除。

(如涉及国家政策性文件规范,一切以国家官方发布的文件为准)

了解更多养老资讯,关注公众号【金中社村通智慧养老】

加入收藏
上一篇:社区老人协会(百年养老社区)
下一篇:家庭养老床位试点(养老机构床位不足)
返回列表

随便看看

  • 老年医疗护理服务模式(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优势)
  • 老人住进养老院(老人住在养老院的优点与缺点)
  •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比例)
  • 父母房间装修(女儿给父母买房子养老)
  • 昆明滇池路养老院(云南昆明哪里适合养老居住)
  • 祝贺 - 大邑获评2021年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
  • 广州市居家养老服务(新型智慧养老)
  • 农村自建别墅屋顶的造价(农民在老宅基地建房子)
  • 智能云上探索智慧乡村建设方案
  • 养老机构是为老年人提供集中居住和照料服务的机构(中国式养老问题)
  • 关于我们

    • 公司简介
    • 公司荣誉
    • 商标知识产权
  • 新闻动态

    • 公司动态
    • 行业资讯
  • 技术架构

    • 金中技术框架
    • 微服务架构
    • SpringCloud Alibaba
    • 源码及二次开发
  • 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民族大道93号新兴大厦A座12-13层

    400-761-5656

  • 微信小程序

    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22 广西金中软件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桂ICP备12003217号-32
友情链接:智慧养老系统 金养通官网 智慧托育系统 智慧物业+养老 家庭养老床位系统 乡村振兴 智慧养老解决方案 金中集团官网 智慧养老系统 智慧幼教系统 南宁公司注册代办 智慧乡村 微信3d抽奖 智慧养老系统 智慧乡村系统 智慧月子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