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养老中心(老龄化带来的市场)
本文阅读重点有下面几个方向:人口老龄化对养老需求的影响、老龄化带来的市场
 
 
原标题:老龄化市场逐渐升温,如何真正读懂养老需求?
文章摘要:对于此,金妹儿了解一下当前的养老市场,发现去机构养老的一般都是高龄的独居老人,或者需要人照料,但子女又忙不过来的老人;;当然,离开家,去养老机构,廖奶奶自己又不愿意,毕竟老人走不动,但身边还有熟悉的圈子和朋友,而且子女也会来看自己;
老龄化市场逐渐升温,如何真正读懂“养老”需求?本文共2845字
阅读完约5分钟
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回忆青春……
每每耳边响起这首歌,也许很多人就会想:等到老的那一天,该怎么过?
眼下,成都的宋阿姨在家中度过了70岁的生日,让她高兴的是,由于自己身体尚可,还能享受居家养老的亲情时光。
但隔壁的廖奶奶就不一样了,虽然身体没有什么大毛病,但82岁的她一个人独居,并且经常忘记事情,如烧开水忘记关火;见到自己的孙女要看很久,才认得出;有时候,家人来看望老人,和她说话,廖奶奶反应很慢,过很久才接得上话……
因此,相比宋阿姨,廖奶奶的这种情况更让她的家人担心。
1 中国老龄化特征
正在发生改变
今年4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5388万人,占总人口的18.1%,65周岁及以上人口17603万人,占总人口的12.6%。
第三方机构预计,考虑到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均寿命提高的因素,未来老龄化水平将会逐年上升。预计2050年达到顶峰,老龄人口总数将达到4.8亿人左右,约占总人口的30%。
也就是说,3个中国人中将有1个是60岁以上的老人。
研究人士认为,要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问题,就必须正确把握中国人口老化趋势。
根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最新公布的预测成果,中国人口老龄化已呈现出“两高一超一独”的趋势特征。
具体来看,“两高”指的是老年人口“高增长”与年龄结构“高龄化”。
未来30年,中国老年人口进入持续高增长阶段,特别是2030年以后,年均增长将超过1120万人。与此同时,高龄化进程不断加剧,高龄老人增速显著提升。
“一超”,即人口抚养比大幅提升,养老负担将超过抚幼负担。
老年人口的快速上升,使得老年抚养比预计在2030年前后超过少儿抚养比,养老负担日益成为劳动年龄人口负担的主要压力来源。到2050年,老年抚养比上升至49.9%,约高出OECD发达国家平均水平(43.9%)6个百分点。
“一独”,是家庭小型化趋势下,独居老人规模大幅提升。
根据北京大学老龄化研究团队的估计,1982—2015年间,中国家庭平均人数从4.40人下降至2.89人,到2050年下降至2.51人。而受家庭小型化的影响,独居老人的数量预计将从2010年的1754万快速上升至2050年的5310万。
因此,在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如何应对存在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2 机构及社区养老
已是必然需求
正是由于中国的老龄化特征正在发生改变,因此,养老方式也正在改变。
大伙儿都知道,在以前,来自家庭成员的非正式照料是中国最主要的老年照料模式。
但是,快速老龄化带来的人口结构转变正在不断削弱未来30年老年家庭照料的人口基础。
以金妹儿自身为例,出生的年代几乎都是独生子女。这意味着,未来金妹儿的父母老了之后,只有一个子女在身边照料。
与此同时,在现在经常可以看到“421”家庭的出现,即4个老人、2个家长,1个小孩。这种情况使得传统的家庭照料,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因此,市场人士认为,从长远来看,机构及社区养老等正式照料服务,势必会对家庭照料负担加重的家庭,以及劳动力供给不足的家庭产生积极影响。
在“421”家庭增多的背景下,
机构及社区养老的照料服务显得十分重要
然而,目前市场中的养老机构虽多,却多多少少存在着一些问题:
以上述廖奶奶的情况为例,如果找身边的社区驿站服务,结果发现,社区只提供日间照料,且需要子女每日接送;
如果是居家上门服务,则按小时收费,并且服务水平可能不太理想和专业;
当然,离开家,去养老机构,廖奶奶自己又不愿意,毕竟老人走不动,但身边还有熟悉的圈子和朋友,而且子女也会来看自己。
因此,廖奶奶的养老问题在于:自身能够基本自理,但需要家人来每天照顾一段时间;而家人则担忧老人万一出事,则会带来不可逆的影响和后果。
私底下,廖奶奶的家人告诉金妹儿,想把老人送去机构养老。但不知道怎样给老人说,而且现在确实也没有找到合适的机构。
对于此,金妹儿了解一下当前的养老市场,发现去机构养老的一般都是高龄的独居老人,或者需要人照料,但子女又忙不过来的老人。
同时,这些老人在选择养老机构的问题上,也看重离家近、有自己的朋友这两点。
离家近和有自己的朋友,
成为长者选择养老机构的关键
其中,一位在某养老机构的赵婆婆就坦言:
其实自己并不想离开子女,但确实害怕一个人在家中出事,反复估量之后,决定来养老机构。而之所以选择这家养老机构,一是看中位置,即“城中心”养老。二是看中服务,即医疗、护养都很好。三是,交通也方便,子女可以随时来,不用等到周末。
由此来看,在现代社会下,温饱早已不是老人的核心诉求,“有安全感的享老”才是长者内心的真正需要。
3 椿山万树:
一座爸妈熟悉的养老公寓
既然养老市场有如此多的需求,各大机构也纷纷抢滩这一市场。
其中,房地产商们加速布局。然而,大多数地产商均以卖房为切入点,进入养老产业,但身为一线品牌的龙湖却专门成立了椿山万树这一养老品牌,并大打“服务牌”。
通过深入的调研和分析,椿山万树推出的养老公寓全部自持,并在医康养护的专业服务下,让长者在“城中心”实现高品质的养老生活。
那么,龙湖为何能在养老产业链的服务领域进行探索?
业内认为,这均与多年来龙湖的口碑有关。
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龙湖秉承“善待你一生”的经营理念,打造品质养老品牌——椿山万树。借助集团平台优势,椿山万树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专业、温暖、自在、品质的健康养老服务,落地“空间即服务”战略,助力中国大健康体系建设。
据悉,为让长者们的健康得到更全面的保障,龙湖椿山万树·成都梵城颐年公寓内部设有医疗诊所,为长者提供24小时中西医医疗问诊及康复理疗服务。
同时依托二环内的优质医疗资源,周边4家三甲医院环伺,方便长者转诊就医,为成都长者提供更专业的医疗服务。
椿山万树·成都梵城颐年公寓
椿山万树秉承「隐形适老化」的核心设计理念,不仅别出心裁地在空间设计中融入了成都长辈们钟意的天府“茶”文化,为成都长者营造放松、舒适的空间氛围,还从居室到公区全方位注重便利与安全,全维度细节彰显专业:
将部分家具的扶手、靠背调整到更适宜长者的高度,并将家具边角做磨圆设计,确保使用安全;
开关面板的位置整体向下移动,更方便长者轻松使用;
卫生间内设计有大排量地漏,以防长者滑倒等。
向左滑动图片
此外,椿山万树还整合配套资源。简单来说,就是每座养老公寓都背靠繁华商圈。同时,交通便利。
龙湖椿山万树?成都梵城颐年公寓,择址成都主城东二环核心区域,坐拥8号线双出口与二环高架快速入口的便利资源,畅享龙湖?滨江天街商圈、天府广场商圈、春熙路商圈、建设路商圈等繁华都市生活资源。
在生态休闲资源方面,下楼即是麻石烟云公园、杉板桥公园,让长者在自然环境中健康生活。
不得不说,成都梵城颐年公寓不仅是一座养老公寓,更多的是一个爸妈熟悉的生活社区空间。
日前,各省市紧锣密鼓立法修订了养老领域相关条例,市场观察人士认为,龙湖旗下的椿山万树不仅很好的诠释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养老理念,也在方式上有所创新。
金妹儿获悉,椿山万树·成都梵城颐年公寓在近期即将正式开业,目前诚意登记进行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