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土地征收养老保险(每个人都有视同缴费年限)
本文知识点归纳及重点:不认定为视同缴费年限是什么意思、每个人都有视同缴费年限
原标题:为什么有的人有视同缴费年限,而有的人没有?农民怎样领养老金?
文章摘要:国家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可能直接推翻以前的退休制度,对所有人都视同缴费;;像机关事业单位是2014年10月才统一实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前的连续工龄也是按照有关制度予以视同缴费;
为什么有的人有视同缴费年限,而有的人没有?农民怎样领养老金?很多人迷糊一个概念——视同缴费年限。有视同缴费年限,不用缴费就可以用于计算养老金。总有人迷惑,为什么老工人可以视同,而农民却不能视同呢?实际上,主要是人们并没有了解其真正的可以视同缴费的原因。
现在,我们已经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只有参加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养老保险累计缴费满15年以上,就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农民只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符合条件一样能够享受养老金待遇。
国家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以前,我们国家也有退休制度。1957年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明确,只有国营、公私合营企业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工人、职员才可以享受退休制度。
实际上,当时国家制度设立就是城镇农村的二元结构体系社会。其实国家的目的并不是想让农村居民向城镇集中,而是通过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方式,希望农民通过加入合作社提升收入待遇,能够达到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
早在1947年开始,国家就推动土地改革,目的是实现耕者有其田。但是小农经济始终避免不了个人因素的不同或者意外情况,会造成土地兼并。最终采取的是土地公有制、集体合作的方式,对农民实施集体保障。工人有工厂,农民有合作社,这就是集体生产的基础。一开始的集体生产确实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增加,也出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1978年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后,同时实施的还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通过家庭承包一定的土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种情况下原先由村集体承担的养老责任,就随着土地的承包转化为家庭承担。
对于没有土地的单位职工却是另外一种情况,像工厂不可能把土地零件一个个分给职工,也不可能分股份或者一次性支付经济补偿金,这些方式都无法解决职工的养老问题。因此国家才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采取社会化养老的模式。
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前的连续工龄,社会保险费由原单位或者政府承担,职工本人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相应的连续工龄都有职工档案为准。将过去的连续工龄转化为视同缴费年限,也是对过去退休制度的一种承接。
过去的连续工龄制度确实也非常严格,必须是城镇职工才可以,而且有相应的档案记录。国家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可能直接推翻以前的退休制度,对所有人都视同缴费。但是国家却确立了一个新的开始,允许各地将城镇个体工商户、私营、外资企业的职工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企业打工的农民也可以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符合条件一样可以退休领养老金。2014年户籍制度改革以后,农民也可以参加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了。
像机关事业单位是2014年10月才统一实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前的连续工龄也是按照有关制度予以视同缴费。
可以说我们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在改革过去退休制度的基础上,分类推进的。逐渐将所有的人都纳入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轨道上来。
总体来说,确实农民可以领取退休养老金,但是需要参保缴费。对于过去的时代,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都已经明确划定了条件;对于未来的时代,参加养老保险制度的所有人都是公平的。不过,工作不同,缴费基数不同,缴费年限也有差距,养老金待遇也可能会不一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