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养老 社区养老 居家养老(养老新思路)
本文阅读重点有下面几个方向:养老产业的机遇、养老新思路
原标题:养老新模式 助力晚年辉煌
文章摘要:比如郑州某医养院在实践中摸索与体会到:集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康复理疗、文化娱乐,以及残疾人托养为一体的医疗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定位是办好家门口的医养院,致力于帮助老人实现“离家不离社区”的养老愿望,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亲情的陪伴下实现“原;;全国大约2.5亿的60岁以上老人中有接近1.8亿患慢性病,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口则超过4,000万,而且老人居家环境或者公共场所不太适合老龄化形势的日趋严峻,相对独立的医疗卫生养老服务体系又难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健康养老的需求,亟需推;
养老新模式 助力晚年辉煌养老服务是关系到广大老年人晚年幸福的民生大事。中国人历来注重家庭观念,而传统的“孝文化”中,讲究“膝下承欢”。换言之,居家养老是更为中国人所接受的养老方式,养老院则为中国人所讳言。
然而,随着中国主流家庭结构逐渐向421演变,“生活重担”既是第一代独生子女的自嘲,也是无奈的事实,“分身乏术”是他们的真实写照。而从现实的经济角度出发,如果子女在家自己照顾老人,将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如请保姆,却无法消除老人的孤独感,而且保姆的价格历年在走高。中国人的养老观念,画地为牢,囿于传统居家观念,困住的不仅是自己,还有整个家庭。
我国老龄化有其特殊性。全国大约2.5亿的60岁以上老人中有接近1.8亿患慢性病,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口则超过4,000万,而且老人居家环境或者公共场所不太适合老龄化形势的日趋严峻,相对独立的医疗卫生养老服务体系又难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健康养老的需求,亟需推进医养结合新模式。医养结合主要是指面向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在提供基本生活照料服务的基础上,提供医疗卫生方面的服务。老年人不是生命的终点,而是生命的高点。打破传统观念的桎梏,走进社区和社会,不再把自己囚禁于家中,像年轻时那样,追寻自己的朋友与爱好,这才是从根本上解决养老困境的方向。
比如郑州某医养院在实践中摸索与体会到:集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康复理疗、文化娱乐,以及残疾人托养为一体的医疗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定位是办好家门口的医养院,致力于帮助老人实现“离家不离社区”的养老愿望,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亲情的陪伴下实现“原居安养”。经过实践,提出了“一二三四养老模式”,即“一个中心”(以医疗机构为中心,辐射周边);二是“两院合一”(中医院与护理院融为一体,一张养老床,享受多项服务);三是“三级联动”(医疗机构、社区、居家形成良性互动格局,机构派出服务小分队,将助餐、助浴、上门服务等,延伸到社区家庭);四是“四位一体”(医疗、康复、养老、照护一盘棋)。
新的医养服务模式,赋予了机构更多活力、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强劲的发展动力。“规模适中,易于复制”,可以较快实现民众对医养结合床位的期盼,中医特色医养服务坚持中医“治未病”的理念,老人入院即进行中医诊断,做匹配的照护方案,将中医治疗与保健贯彻养老服务的全过程,基本满足了老人对医养的需求。医院、护理院和日常照料中心,协同融合发展,为全生命周期的老人提供支持服务,实现了机构、社区、居家间的接续养老,“一碗汤的距离”、“家门口的机构”、“无围墙”的理念,实现了家庭亲情维系与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新的医养结合模式能让更多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美好愿望变成现实。#养老知识大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