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专业就业方向(大学生养老观)
为您提取本文阅读重点:大学专业养老服务管理、大学生养老观
原标题:超七成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大学生愿意从事本行业,期待薪资3001-7000元
文章摘要:从就业意愿调查结果分析,超七成我国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大学生愿意从事本行业工作,但受性别、出生时间、户籍所在地、户籍类型、家庭年收入、所在年级、专业分布、实习机会等因素影响,会有波动;;”但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养老研究中心成绯绯主任在肯定这些积极变化的同时提出在这一过程中“隐形”的就业发展的公平性问题,例如目前年收入8万元以下的中低收入家庭是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大学生的主要家庭背景,其中农村户籍学生占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学生占比超;
超七成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大学生愿意从事本行业,期待薪资3001-7000元未来20-30年是中国老龄化加速期,老年人口将以每年3%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预计到 2030 年,老年人口将占全国总人口的25%左右。现阶段有超过七成的大学生考虑到养老行业发展的前景而选择就业。3001元 - 7000元是超七成大学生期待的养老服务工作税前薪资水平。
昨天,新动力“中国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公益主题论坛在京举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发布了由摩根大通公益支持完成的《2019中国大学生养老服务就业意愿调查报告》。报告从3000多名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从薪资、从业意愿、养老服务工作所面临的挑战与建议等做了深度分析。
超七成养老服务专业大学生愿从事本行业
据该调查报告显示,女性是我国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大学生的主要性别构成,占比超75%。而高职、高专等职业化教育是我国养老服务高等教育的绝对主体,占比近90%。在这其中老年服务与管理、康复治疗、护理等是目前养老服务高等教育主要相关专业。
“这份调查与几年前相比体现了很多积极的变化,比如有超过7成的大学生考虑到养老行业发展的前景而选择就业。同时家庭支持的比例也有令人欣喜的变化,至少有过半家庭持中立或支持的态度。有超过7成的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大学生表态愿意从事养老服务工作,但这也取决于学校的教学以及实习机会的提供。”但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养老研究中心成绯绯主任在肯定这些积极变化的同时提出在这一过程中“隐形”的就业发展的公平性问题,例如目前年收入8万元以下的中低收入家庭是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大学生的主要家庭背景,其中农村户籍学生占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学生占比超过三分之二。
从其它基本情况来看,该报告调查数据显示,行业前景是超七成我国大学生考虑从事养老工作的首要原因,其次是就业机会。近九成我国大学生对在读养老专业的设置表示满意,但也有至少半数以上提出希望从扩大就业渠道、完善专业配置、提升培养层次和提高应用性四个方面提升在读专业水平。全国仅六成大学生在校期间得到养老服务实习机会,养老机构是他们首选实习地点。
从就业意愿调查结果分析,超七成我国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大学生愿意从事本行业工作,但受性别、出生时间、户籍所在地、户籍类型、家庭年收入、所在年级、专业分布、实习机会等因素影响,会有波动。
3001-7000元,大学生期待的薪资
学生在就业和行业信息角度,校内就业信息网、招聘会、老师推荐是我国大学生愿意查找养老服务行业就业信息的前三大渠道,说明熟人或熟悉领域推荐是现阶段这些学生求职养老服务工作的主要形式。而健康管理、康复护理、行政管理是我国大学生愿意从事的养老服务工作前三大类型,偏向专业化。而3001元 - 7000元是超七成我国大学生期待的养老服务工作税前薪资水平。
超半数我国大学生考虑毕业后在养老服务行业内自主创业,不过受性别、户籍所在地、家庭年收入、专业分布、出生年份、实习机会等因素影响,会有较显著变化。
在创业方向方面,有创业意愿的我国大学生过半数考虑将开办养老机构和社区服务机构作为创业领域;在创业地区方面,超六成我国大学生愿意将养老服务就业地区锁定为普通省会或二线城市,出生年份对此有一定影响。
近八成我国大学生对养老行业现状的认识比较积极。九成以上我国大学生对养老服务行业发展前景期待很高。近六成我国大学生对养老服务行业的就业形势感到乐观,但认为一般的也有30%。
如何让专业内的学生了解养老服务
报告提出了提高我国大学生从业意愿的挑战:1、国家政策聚焦程度不足,补贴机制尚未完善;2、人才培养体系结构单一,学历教育发展缓慢;3、学生培养规模仍然不足,且流失率相对较高;4、学生实习实训机会相对较少,专业适用性较低;5、学生就业渠道相对狭窄,与人才需求机构对接不足;6、养老服务市场就业类型较少,学生可选择余地不够。
报告提出了提高我国大学生从业意愿的建议:1、继续稳步推进养老服务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2、放开政策准入,将扩大人才规模作为政策规划重心;3、提高补贴水平和覆盖面,减轻专业人才发展的后顾之忧;4、加强重点地区和领域试点,着力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适用性;5、将复合型、专业型人才设立为培养重心,健康护理类方向值得关注;6、加紧在二线及以上城市建立各类创业激励机制,推动年轻学生进入。
“基于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的结构性问题,摩根大通敏锐地发现了这一挑战,并希望通过企业社会责任的推动力量,让非优势大学生通过宣讲和培训最终能够选择进入养老服务行业,解决自身就业发展困境的同时,满足中国老龄化人才供给严重缺乏的矛盾。这是新动力中国养老护理人才公益培训项目发起的初心。”慈爱嘉养老服务指导中心新动力项目负责人刁文介绍。
据悉,“新动力项目自2015年在摩根大通的公益资助下开展以来,项目组走进了国内20余所与养老服务相关的大中专院校,为超过4600名大学生进行了公益宣讲,促使他们对中国养老服务发展有更多的了解、更强的信心。
目前,已有844名非优势大学生参加了2-3天的新动力项目主题培训,有768名学生进入养老服务相关单位实习,共计有610余名学生最终通过双向选择进入养老服务行业就业,成为行业发展新动力。受益学生专业分布涉及老年服务与管理、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护理、中医、家政、社工等十余项。”
慈爱嘉养老服务指导中心新动力项目负责人刁文介绍,“新动力核心培训内容涉及养老服务行业发展、为老服务沟通、居家康复护理知识、认知障碍认知、康复体育、中医基础技能、社区活动等10余项市场急需的内容模块。在项目组专家的设计引领下,新动力项目实现了以120课时为基础的宣讲与培训内容组合,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清晰、直观地了解养老服务发展现状与未来,帮助学生坚定进入养老服务行业的信心与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