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老金实行什么制度(养老保险方面我国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文章原标题:养老保险的变化、养老保险方面我国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原标题:养老保险的发展都经历了哪些变革,你知道吗?
文章摘要:90年代以后随着外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等众多企业形式的出现,尤其在1992年国家开始试行全员劳动合同制以后,企业发放养老金的弊端越来越明显,矛盾日益激化,有些亏损的企业甚至没有养老金支付能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将个人和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全部在个人账户中体现,并在全国范围内试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是这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一个新的里程碑,养老保险制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养老保险的发展都经历了哪些变革,你知道吗?说到养老保险,大家首先想到可能就是养老金了。正如大家所知,养老保险的确是决定退休金(养老金)高低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那你可知道养老金有四个发展阶段?
养老保险制度究其根源,最早是由德国的德俾斯麦政府于1889年颁布养老保险法所创设,后被美国、日本等国家所采纳。我国最早的养老保险立法是在1951年发布,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发布的。那个时期的养老保险制度只是在小范围内实施,由企业行政方面或资方负担,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是有全国总工会设立账户收取费用。其实当时的企业都是国企,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国家承担了全部费用。
1969年发生变化,但大家都知道,1969年是我国的一个特殊历史时期,所以不是一个成熟的历史变革,但是劳动保障制度发展的历史轨迹,变革的重点就是从国家保障变成了企业保障。由企业负担职工的退休金支付。
80年代以后,随着1982年中共十二大召开,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8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计划经济等国家一系列重大改革的出现,但长期的企业养老保险制度企业养老保险负担轻重不一,新企业养老保险负担较小,老企业负担越来越重,苦累不均。这一段时间是中国养老金制度最活跃,改革最大的时期。
90年代以后随着外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等众多企业形式的出现,尤其在1992年国家开始试行全员劳动合同制以后,企业发放养老金的弊端越来越明显,矛盾日益激化,有些亏损的企业甚至没有养老金支付能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1991年,国家提出了“统账结合”的养老金模式,指出由国家、企业共同承担企业职工的养老金费用。也是这个时期,开始个人和企业共同缴费模式。这次变革是养老金保险制度的一次里程碑,为后期的养老保险改革奠定了基础。把企业从自我保险的模式中解救出来,从此养老保险成为了社会互济,共担风险的保险。
1995年,首次提出了“个人账户”概念。将个人和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全部在个人账户中体现,并在全国范围内试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是这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一个新的里程碑,养老保险制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2000年国家在此出台新政,养老保险企业缴费部分不再计入个人账户。2005年将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纳入社会统筹范畴,有自己缴纳养老保险费用,享受养老金待遇。养老保险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2015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事执行统一养老保险制度。2016年及2019年,为了缓解企业人工成本支出过重的负担,曾出台阶段性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下降的通知。
养老保险的发展历史大致就是这样,缴费方式也几经变更,那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他们的养老金计算方式是这样的呢?下一篇文章我将继续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