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美丽广西,近日,广西墙体材料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加快墙体材料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全区墙体材料产业调整和优化升级工作做出了明确规定。
技术落后产业升级迫在眉睫
“十一五”以来,广西全区通过大力开展墙改节能减排专项整治和督察工作,大规模地淘汰落后砖瓦产能,开展市(县)“禁止使用实心黏土砖”和“限制使用黏土砖”工作,墙体材料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黏土砖制品得到有效遏制。但是,广西墙材企业在装备技术水平、产业布局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广西壮族自治区墙体材料革新与推广节能建筑“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到“十一五”期末,全区广大农村地区尚未实行“禁实”,黏土砖年均产量约为120亿块标砖,占据乡镇村屯主要建筑市场。同时,广西墙体材料行业对全区利废的贡献率仅有3.5%左右,占地多、能耗大、污染严重、生产粗放、技术落后的小砖瓦企业占据主导的格局未得到根本改变。
据统计,广西全区现有近3000家墙体材料生产企业,总体装备技术水平低,企业规模小,生产自动化程度低,单位产品能耗高、污染重。在烧结领域,以人工劳动为主体的“作坊式”轮窑工艺技术占据了整个烧结砖瓦企业生产的60%以上。在非烧结领域,混凝土制品类的生产企业普遍多而小,生产工艺简陋而粗糙,生产的产品品质偏低,且有相当部分属于国家明令淘汰的范畴。在产业布局上,大部分市、县墙材产业盲目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较为严重。
此外,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全区工业领域的资源消耗量将进一步加大,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也将随之增加,其堆存量占用了大量的土地,造成严重的环境、生态破坏等问题。
因此,“十二五”期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广西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墙材企业技术改造升级,以满足生产绿色环保、节能节材、技术性能优异的绿色新型墙材发展的需要。
分步“禁黏”提升墙材发展水平
近年来,广西分步实施“禁黏”工作,不断推动“禁黏”工作由城市向乡镇推进。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墙体材料革新与推广节能建筑“十二五”发展规划》,南宁上林县、柳州三江县等10市的13个县城,南宁市横县、柳州市融水县等9市的13个县城,以及来宾市金秀县等3市的3个县城,分别于2013年、2014年、2015年限时“禁实”。根据《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关于开展“十二五”城市城区限制使用黏土制品县城禁止使用实心黏土砖工作的通知》,南宁等6市、贵港等8市、北海等3市分别于2013年、2014年、2015年限时“限黏”。
广西通过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实行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政策措施,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生产和使用,全面提升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的整体水平,推动墙材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该区不断提升存量质量,提高增量水平,逐步淘汰完毕限制类的落后砖瓦产能生产线,用先进适用的生产工艺和装备技术改造来提升现有落后砖瓦生产线,并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严格制止盲目扩建与低水平重复建设,重点扶持培育先进的优势企业,重点发展适应现代建筑体系要求的“采(选或尾)矿废渣、建筑垃圾”等废渣,生产低能耗、性能优异、符合绿色建筑发展需求的新型墙体材料。
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广西全区14个设区市和7个县级市将全面完成城市规划区禁用黏土砖和烧结页岩、灰砂实心砖工作任务目标,新型墙体材料比例将达到90%以上。同时,68个县将完成县城规划区“禁实”任务,“禁实”工作逐步向乡镇深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