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机构经营模式(做养老地产的公司)
为您提取本文阅读重点:养老地产有投资价值吗、做养老地产的公司
原标题:房企纷纷进军养老地产,除了卖房子,还有这几种盈利模式
文章摘要:这倒不是孩子们不孝顺,关键一点就是老太太想要有自己的生活空间,住在儿子的家里,时间长了未免就与生活上的不一致,其实这是老年人不愿意跟随孩子们生活的最为根本的原因;;我国的养老产业实际上也是借鉴外国的模式,但不能生搬硬套,毕竟民族习性不太一样,因此我国的养老产业应该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这样才能适应国民的需要;
房企纷纷进军养老地产,除了卖房子,还有这几种盈利模式房企纷纷进军养老地产,除了卖房还有9种盈利模式
说起来养老,在我国也不算是新兴产业。关键的问题是我国的养老大多数还是家庭为主导的散养模式,这与我国的民族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只不过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专业的养老机构如雨后春笋出现,养老产业开始走向人们的生活。我有一个老同学,弟兄三个却让自己的老母亲在当地的一间敬老院里生活,这显然与传统的观念相悖。
问其原因,原来这老大在天津上班,自己也已经退休。之前接过老母亲来自己的家里住,几个月后老母亲就要回老家,说实在这里住不惯。然后又在老二家里住,两个月后便要回家。其实老父亲早年就病逝,母亲回自己的家也是一个人,这兄弟三个都不放心,于是敬老院就成为老太太的家。
这倒不是孩子们不孝顺,关键一点就是老太太想要有自己的生活空间,住在儿子的家里,时间长了未免就与生活上的不一致,其实这是老年人不愿意跟随孩子们生活的最为根本的原因。
其实我国的养老机构之所以不能蔚然成风,关键的问题就在于社会的认知不尽相同。一般人看来,养儿防老不就是在老年这个时候才能体现出来的吗?其实未必是这样。我的大姐的孩子在上海上班,也在那里成家,于是大姐姐夫只好来到上海生活。一开始老两口与孩子一家在一起生活,一年后老两口在孩子家附近租了一套住房,与孩子分开吃住。因为年龄的缘故,两代人的生活节奏很不同步,再加上饮食爱好等差异,老年人就不习惯于孩子们吃住在一起。
我国的养老产业实际上也是借鉴外国的模式,但不能生搬硬套,毕竟民族习性不太一样,因此我国的养老产业应该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这样才能适应国民的需要。
这几年房地产开始进军养老行业,因此就形成养老房产这一新的词汇,实质上就是把房地产植入养老的基因。
从表现形式来说,养老地产的开发模式可谓是千变万化,归结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
一是养老社区的建立,这里不仅有养老公寓,还有与之相配套的养老设施,比如老年人活动机构,医疗服务配套,甚至可以包括老年大学,核心就是教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学,有自己的生活空间。
第二个就是在社区开辟养老板块,也包括养老公寓,甚至可以由日间照料老年人的机构,这样的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公共资源,对于营造和睦的邻里氛围很有益处。
第三就是在社区的基础上配套老年人住宅和服务设施,共享社区资源是这一模式的一大亮点。
第四就是在社区的周边穿插老年服务设施,以适应小区老年人的生活,比如日托中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购物中心等。
此外,把养老与旅游产业相结合,与卫生服务产业相结合,与山野服务设施相结合等等。
至于品牌连锁性质的养老专业机构,中外合资等形式的养老试点产业,这样的模式只有在充分与国民文化集合之后才能走向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