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父母(保姆养大的孩子)
这篇文章知识点为您总结归纳如下:提供家庭式养老保姆、保姆养大的孩子
原标题:保姆加子女监护—晚年最好的养老方式
文章摘要:父母对保姆和子女的要求标准也不同,处理方式自然不一样:父母是要求子女报恩的,不如意了一个“不孝”俩字就伤透了彼此的心;;爸第一次生病住院是因为椎管狭窄做手术,我们姊妹走马灯似地在医院穿梭,出院后回到家还要修养三个月,任务大部分落在了与父母住在一个院的二弟两口子身上;
保姆加子女监护—晚年最好的养老方式爸第一次生病住院是因为椎管狭窄做手术,我们姊妹走马灯似地在医院穿梭,出院后回到家还要修养三个月,任务大部分落在了与父母住在一个院的二弟两口子身上。
转眼二十年过去了,爸爸进出医院无数次,抢救八九次;患阿尔兹海默症的妈妈也认不清自己的孩子了。说实话,子女很少有不孝的,然而父母九十岁时,最小的妹妹也五十多岁了。来自工作生活孙等各方面的压力,耗光了一个中年人的热情与精力,近七十岁的大哥先倒下了,他最大的忧虑是:我可能要死到父母前边,不能给二老养老送终了。弟弟也和爸爸无数次反目,狠话说过,无奈最后还得回到他们床前。亲情渐渐快要被耗尽了。
侍奉老人的漫长岁月,令人心力交瘁。起初爸妈不想用保姆,希望子女亲力亲为。每一次的冲突,都在消耗着彼此之间的亲情。令人痛苦不堪的不仅是劳累,还有看到父母渐渐衰老又无能为力的焦虑;是认为自己不孝时的自责;是对自己未来的忧虑,因为下一代都是独生子女,我们晚年不可能享受这样多个子女照顾的模式了。
前一段爸爸又住院了,姊妹们商量后强行请了护工,以往的模式终于发生了改变。第一个护工小周周到细致、专业的护理赢得了老爸的由衷的称赞,不再焦虑的我们再去陪伴爸时也是欢声笑语不断,病房不再笼罩着愁云惨雾。
出院后,,因为爸一周透析三次需要一个体力好的男的,我们把医院陪护的护工老吴请回来了家。老吴人实实在在,退休在家没事儿,也不爱出门,每天陪着爸看电视,侃大山,俩人相处的非常好。老人的饭菜很简单,粗茶淡饭,软乎可口就行。
开始时,我们姊妹商量轮流回去陪着爸妈。姐先住了一个月,自己的家则乱了套:两个孙子需要照看,儿媳妇忙的饭都吃不上了,姐夫身体本来就不好,姐姐担心的直着急上火。大哥身体不好,接下来会轮到我,想想就头大。
子女陪伴与保姆伺候老人是完全不同的模式,不同的心态。工作的目的是挣钱,孝敬父母是义务。父母对保姆和子女的要求标准也不同,处理方式自然不一样:父母是要求子女报恩的,不如意了一个“不孝”俩字就伤透了彼此的心。而对保姆,反而有理有节,因为彼此不合可以拜拜。
看到父母现在被安排的妥妥贴贴,我们做子女的也长出了一口气,对未来也不再忧虑。
别总说养老院不好,保姆不行,毕竟是可以选择的,子女不孝你能换吗?当然,做子女的,一定要监护到位,而且随时做好冲上去救急的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