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嵌入式养老服务的范围)
为您推荐文章知识点:嵌入式养老模式含义、嵌入式养老服务的范围
原标题:嵌入式养老是个啥?带你了解一下
文章摘要:三是“多元”,嵌入式微型养老机构可以提供包括24小时的中短期住养、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居家服务、家庭援助等灵活变通的“一站式”综合养老服务;;它集中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种模式,并以社区为依托,通过盘活周边的物业等服务资源,在不脱离老人熟悉的社会关系和生活环境的前提下,为老年人在地安养提供专业化、个性化、便利化的养老服务,被誉为“一碗汤距离”的养老;
嵌入式养老是个啥?带你了解一下前言
嵌入式养老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它集中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种模式,并以社区为依托,通过盘活周边的物业等服务资源,在不脱离老人熟悉的社会关系和生活环境的前提下,为老年人在地安养提供专业化、个性化、便利化的养老服务,被誉为“一碗汤距离”的养老。
相比普通养老机构,嵌入式养老机构主要有四大特点:
一是“嵌入”,依托社区现有公共设施或闲置物业资源,与社区环境融为一体,老人可以在熟悉的居住环境中享受养老服务。
二是“小型”,嵌入式微型养老机构其中的长者照护之家试点方案的床位规模一般在10张以上,总建筑面积达500平米(天津要求500m2,上海要求300m2)以上即可运营,具有规模小,投入低的特点。
三是“多元”,嵌入式微型养老机构可以提供包括24小时的中短期住养、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居家服务、家庭援助等灵活变通的“一站式”综合养老服务。
四是“专业”,一般由专业的养老服务运营机构负责长者照护之家的服务运营。
随着全国各地嵌入式养老争相发展,多种模式已经在多省市不同的环境下应运而生。
上海经验
上海经过长期探索提出了一种新的养老概念——“社区嵌入型微机构”(以下简称“微机构”),其中的“微”既 指规模、也指投入,社区微机构规模小、门槛低,一二十张床位、几百平米就能运作。上海市的长者照护之家试点方案的床位规模一般在10-49张,单床建筑面积18m2以上。“嵌入型”则是指社区微机构应牢牢植根于社区之中,与社区环境融为一体,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让老人不出家门或在社区就可享受养老机构的高质量专业化的护理服务和设施。目前上海推广实行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主要有两种类型:单一型,即长者照护之家;综合型,即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
上海市2019年底出台了《上海市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工作指引》,《工作指引》对全市深化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提出标准和示范,要求全市各街镇普遍按照“15分钟服务圈”布局,实现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均衡、优质发展,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社区环境中、在家庭亲情的陪伴下颐养天年。
《工作指引》包括三大板块,共十个部分、39分项、若干小项。第一板块包括目的依据、内涵与外延、基本特性等3个部分,对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作总体的要求。第二板块包括服务功能、服务设施、服务机构和队伍、智慧养老、服务创新等5个部分,是文件的主体内容。第三板块包括政策推动、组织实施等2个部分,强调街镇推动土地房屋利用、建设运营补贴、税费优惠、公用事业费优惠等方面政策的落地,以及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的相关责任和要求,包括组织保证、行政管理、项目管理、安全管理、资金管理、标牌标识管理等。
天津经验
在天津,政府提出到“十四五”末,天津市每个街道(乡镇)建设不少于1家区域型嵌入式机构、N家社区型嵌入式机构。2025年,实现区域型嵌入式机构覆盖全市所有街道(乡镇),社区型嵌入式机构按需而建。《关于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指导意见(津民发〔2021〕29号)》将嵌入式机构分为区域型嵌入式机构和社区型嵌入式机构两类。区域型嵌入式机构建筑面积不低于1000m2,社区型嵌入式机构建筑面积不低于500m2。
其中嵌入式机构应设“三区一平台”。一是托养区,嵌入式机构床位设置不低于10张。二是日间照料区,根据周边老年人集中活动需求,配备休息、文体活动、健身康复、医疗保健、老年人学校等设施设备。三是多功能区,包括管理服务用房、就餐室、护理员(志愿者)入户服务必要的设施,有条件的可内设医务室。四是智能服务平台,体现“嵌智”功能。其中,托养区为对内封闭服务区,日间照料区为对外开放服务区;日间照料区与托养区应独立设置,日间照料区与多功能区可相互兼容。
服务上主要包含“三入四嵌一床位”:
1.“入托”服务。按照《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和我市养老机构有关要求,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全日集中住宿和照料护理服务的短期托养服务。
2.“入照”服务。按照我市日间照料中心有关管理运营的要求,能够为周边老年人提供日间休息、生活照料、推介转送及其他护理服务的社区养老服务。
3.“入户”服务。能够为本社区或周边老年人提供助浴、助急、助医、助行、助洁等居家养老服务。
4.“嵌餐”服务。具备一级老人家食堂资质和能力,能够为周边老年人提供就、配、送等助餐服务。
5.“嵌智”服务。依托或建设智能养老服务平台,引入智能穿戴设备,能够对老年人日常行动状态进行监测、预警和远程照护,为老年人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点菜式”智能养老服务。
6.“嵌康”服务。设置“健康驿站”,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指导和代取药等医养康养服务,具备条件的可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康复、护理指导。具备条件的,可内设医务室(护理站),配备相应的医务人员,鼓励实现医保定点;不具备条件的,可与附近的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签约合作服务。
7.“嵌护”服务。同时具备定点护理机构的资质,能够为老年人提供长期护理服务。
8.发展家庭养老床位。可开设家庭养老床位进行入户服务。家庭养老床位要依规建设,进行必要的适老化改造,能够开展智能化监测、标准化管理、个性化服务;兼容长期护理保险服务,为照护者提供照护培训、“喘息服务”功能。
结尾
在农村互助性养老上,民政部将根据地方实际需求,推动农村幸福院、养老大院等互助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给予相应补贴,推进“时间银行”试点,探索互助性养老的更多新形式。嵌入式养老模式,在积极发展农村互助幸福院等互助性养老的探索上也提供了更多参考性。
在老龄化日趋严重的背景下,越来越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模式应运而生、百花绽放。集合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优势的嵌入式养老模式,想必会逐渐成为大众熟知优先选择的服务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