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模式儿童养老院(养老院和幼儿园结合)
这篇文章知识点为您总结归纳如下:幼儿园和养老院开在一起、养老院和幼儿园结合
原标题:把养老院和幼儿园办在一起,老人们是赞成还是反对呢?
文章摘要:喜欢孩子是老人们的天性,而且因为某些原因使得孩子们不能常常陪在老人身边,这让老人将更多的爱寄托在孩子身上,如果把养老院和幼儿园办在一起,老人可以和孩子们一起玩耍,一起玩游戏,可以为他们的老年生活增添乐趣,缓解孤独感,失落感;;让孩子走近老人,而接触的不一定是自己的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通过让孩子与老人一起生活、游戏,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提前让孩子在与老人相处中认识“孝”、感受“孝”、学习“孝”,发扬尊老敬老的美德,让孩子从小接受熏陶,成为弘扬传统美德的接班人;
把养老院和幼儿园办在一起,老人们是赞成还是反对呢?到养老院养老在国外已经是一种很流行的养老方式,但是相对于我们国家的老人还是比较抗拒去养老院的,一是因为根深蒂固的养儿防老观念,二是因为老人害怕一旦进入养老院就光在一个“小范围”内生活,直到“枯萎”的那一天。
为此有人建议把养老院和幼儿园办在一起,让小朋友们和老人一起相处,共同学习,而且这种模式已经在美国西雅图西部普罗维登斯山圣文森特的一家养老院实现了。
美国的这所养老院里有四百多为的高龄老人,同时这里也是一座幼儿园,它有一个名字叫做“代际学习中心”,顾名思义,就是让不同辈分的老人、幼童在一起“学习”。这是一个“老幼共处”的典型案例。
现在我们国内也有一些养老机构和幼儿园在一起合办,也有不少准备投资养老项目的人也打算采用这种模式,但是这种模式有人赞成,也有人反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网友们的态度。
赞同养老院和幼儿园办在一起的网友说法
一、发扬尊老敬老的美德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孝”也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让孩子走近老人,而接触的不一定是自己的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通过让孩子与老人一起生活、游戏,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提前让孩子在与老人相处中认识“孝”、感受“孝”、学习“孝”,发扬尊老敬老的美德,让孩子从小接受熏陶,成为弘扬传统美德的接班人。
二、传播忆苦思甜的文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孩子从小受到铺张浪费这种不良风气的影响,故而不懂得珍惜。老人可以向孩子讲述自身经历及生活的不易,让孩子从小就能在质朴作风的熏陶下忆苦思甜,从而培养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三、填补老人的精神空虚
孩子与老人一起互动、一起游戏,能为老年人枯燥乏味的晚年生活增添乐趣。老人可以把精神寄托在有意义的各类活动中,他们可以收获快乐、陶冶情操,这样生活有了目标、有了追求,心理上得到了满足,感受到了生命的充实,就会对生活充满希望,精神也不再空虚。
四、增添老人的生活乐趣
喜欢孩子是老人们的天性,而且因为某些原因使得孩子们不能常常陪在老人身边,这让老人将更多的爱寄托在孩子身上,如果把养老院和幼儿园办在一起,老人可以和孩子们一起玩耍,一起玩游戏,可以为他们的老年生活增添乐趣,缓解孤独感,失落感。
反对养老院和幼儿园办在一起的网友说法
一、应坚持传统养老模式
家庭养老是中国传统的养老模式,我国一直以儒家思想为主导,长期以来形成了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子女赡养老人责无旁贷,“养儿防老”“父母在,不远游”“百善孝为先”等都是孝道伦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反映。有人认为父母养育了子女,子女就必须赡养年老的父母。养老机构工作人员认为,将年老的父母送进养老院是迫不得已。另外,从养老机构的角度而言,他们认为要改变传统的养老模式比较困难,要把幼儿园和养老机构放在一起难度很大,这两个机构由教育和民政两个不同的部门管理,要协调一起游戏、一起生活的时间比较困难。
二、会给孩子灌输旧思想,不良行为习惯
有不少的老人接受不了新思想,新事物,教给孩子们过多的老经验甚至是错误的经验,还有部分老人因为自身文化低、思想旧,无意识地给孩子传授了一些封建迷信的陈旧思想,无形中阻碍了孩子接受新思想和新知识,不利于孩子创造精神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此外,部分老人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如随地吐痰、丢垃圾等,看似不经意,但孩子却记在心里。幼儿时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强,易受他人影响,老人无形之中的不良行为习惯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
三、怕老人过度溺爱孩子
不少老人喜欢包办孩子的一切事情,比如给孩子喂饭、穿衣,幼儿园里时常见到三四岁还不会自己吃饭的小孩。若幼儿园与养老院放在一起,老人可能会代办孩子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情,过分的溺爱会阻碍孩子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增加孩子的依赖性,可能会导致孩子缺乏社会适应能力,严重的甚至出现心理问题等。
总得来说养老院和幼儿园办在一起有利也有弊,那么如果你是一个老人对这种做法是赞成还是反对呢?可以在下面留下你的观点,一起和大家来畅所欲言。
